南风初劲北风微,争长诸姬复娶齐。
越境定须千两送,半途应拭万行啼。
望乡不惮登台远,埋恨惟嫌起冢低。
蔓草垂垂犹泣露,倩谁滴向故乡泥?
太子波因为思念齐女,也生了病,没多久就去世了。
阖闾想从各位公子中挑选一个可以立为太子的人,还拿不定主意,想召伍子胥来一起商议这件事。
太子波的前妻生了个儿子叫夫差,已经二十六岁了,长得气宇轩昂、英俊威武,一表人才。
他听说祖父阖闾在挑选继承人,就先跑去见伍子胥说:“我是嫡孙呀,要立太子的话,除了我还能有谁呢?这全在相国您的一句话了。”
伍子胥答应了他。
过了一会儿,阖闾派人来召伍子胥,商议立太子的事,伍子胥说:“按照立嫡长子的原则,就不会产生祸乱。
现在太子虽然去世了,但还有嫡孙夫差在呀。”
阖闾说:“我看夫差愚笨而且不仁义,恐怕不能继承吴国的大业。”
伍子胥说:“夫差诚实守信,爱护他人,注重礼义,父亲死了儿子继位,这是经典上写明的道理,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?”
阖闾说:“我听你的,你要好好辅佐他!”
于是立夫差为太孙,夫差到伍子胥家叩头拜谢。
周敬王二十四年,阖闾年纪大了,性情越发急躁,听说越王允常去世,他的儿子勾践刚刚继位,就想趁着越国办丧事的时候去讨伐它。
伍子胥劝谏说:“越国虽然有袭击吴国的罪过,但人家正在办丧事,这个时候去讨伐不吉利,应该再等等啊!”
阖闾不听,留下伍子胥和太孙夫差守卫国家,自己率领伯嚭、王孙骆、专毅等人,挑选了三万精兵,从南门出发,向越国进军。
越王勾践亲自率军抵御,任命诸稽郢为大将,灵姑浮为先锋,畴无余、胥犴为左右翼,和吴兵在槜李相遇,相距十里,各自安营扎寨。
两边互相挑战,不分胜负。
阖闾大怒,于是把全部兵力摆开阵势在五台山,告诫军中将士不许轻举妄动,等越兵懈怠了,再趁机出击。
勾践看到吴阵上队伍整齐,兵器铠甲精良,就对诸稽郢说:“他们的兵力很强大,不可轻敌,必须得想办法扰乱他们的阵势!”
于是派大夫畴无余、胥犴率领敢死队,左边五百人,各自手持长枪;右边五百人,各自手持大戟,大喊一声,朝着吴军杀过去。
吴军阵上根本不理会,阵脚都由弓弩手把守着,坚固得像铁壁一样,敢死队冲击了三次,都没能攻入,只好退了回来。
勾践无计可施,诸稽郢秘密上奏说:“可以派那些犯了死罪的人去试试!”
勾践恍然大悟。
第二天,勾践秘密传达军令,把军中携带的所有死罪囚犯都带出来,一共三百人,分成三行,都袒露着上身,把剑架在脖子上,从容地朝着吴军走去,为首的人上前致辞说:“我们的君主越王不自量力,得罪了贵国,以致贵国前来讨伐,我们不敢吝惜生命,愿意用死来代替越王的罪过。”
说完,依次自刎而死。
吴兵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举动,都觉得很奇怪,都注目观看,互相传告,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。
正在这时,越军中忽然敲响战鼓,鼓声震天,畴无余、胥犴率领两队死士,各自举着大盾牌,拿着短兵器,呼啸着冲过来,吴兵心慌意乱,队伍顿时大乱。
勾践率领大军随后跟进,右边是诸稽郢,左边是灵姑浮,冲破吴阵,王孙骆拼命与诸稽郢交战,灵姑浮挥舞长刀左冲右突,寻找敌人厮杀,正好遇到吴王阖闾,灵姑浮举刀便砍,阖闾向后一闪,刀砍中了他的右脚,砍伤了大脚趾,一只鞋子掉落在车下,幸好专毅带兵赶到,救了吴王,专毅自己也身受重伤。
王孙骆知道吴王受伤,不敢恋战,急忙收兵,被越兵追杀一阵,死伤大半。
阖闾伤势严重,立刻下令班师回营,灵姑浮捡起吴王的鞋子回去报功。
勾践非常高兴。
吴王因为年老不能忍受伤痛,回到离战场七里之外的地方,大叫一声就死了。
伯嚭护送灵柩先行回国,王孙骆领兵断后,慢慢往回走,越兵也没有追赶。
史臣有诗评论阖闾穷兵黩武,最终导致这样的灾祸,诗曰:
破楚凌齐意气豪,又思吞越起兵刀。
好兵终在兵中死,顺水叮咛莫放篙。
吴太孙夫差迎接灵柩回国,穿上丧服继承王位,占卜之后将阖闾葬在破楚门外的海涌山,征调劳工挖山建造墓穴,把专诸所用的鱼肠剑作为殉葬品,还有其他的剑甲六千副,金玉之类的宝物,把墓穴塞得满满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